2025年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主题为“推动系统变革,塑造健康人生”(Changing Systems, Changing Lives”)。强调肥胖问题不仅是个人健康挑战,更是社会系统性变革的议题。当前,我国肥胖问题严峻,超重和肥胖人口已超6亿,成年居民超重率34.3%、肥胖率16.4%,肥胖率位居全球首位。肥胖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第六大危险因素。(一)什么算超重和肥胖?通常用BMI(体重指数)来评价超重或者肥胖。计算公式为:BMI=体重÷身高²。(体重单位:千克;身高单位:米)。根据BMI的值,WHO将BMI≥25定义为超重,BMI≥30定义为肥胖[3]。但依据的是我国的卫生标准,和WHO的有所不同,我国的卫生行业标准对成人超重和肥胖的判定如下[4]: 18.5≤BMI≤24,正常; 24≤BMI≤28,超重; BMI≥28,肥胖。 (二)超重和肥胖最常见的危害有哪些?BMI(体重指数)升高是罹患非传染性疾病的重大风险因素,如以下几种常见疾病: 心血管疾病: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者患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中风等疾病的概率比正常体重者要高。肥胖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容易引发心脏衰竭。 糖尿病: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之一。肥胖者体内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等表现容易导致血糖代谢异常,进而引发糖尿病。 关节问题:肥胖增加关节负担,容易导致关节炎、关节疼痛和骨刺形成等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超重和肥胖可能对个人的自信和自尊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自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其他健康问题:肥胖还可能增加患癌症、脂肪肝、高血脂等疾病的风险。肥胖者容易患胆固醇结石,因为血液中脂肪成分增高,导致肝脏中的脂肪成分也增高,进而形成脂肪肝。 (三)个人如何改善超重和肥胖状况?改善超重和肥胖状况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改善方法:1. 调整饮食结构 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摄入,如油炸食品、甜食、饮料等。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富含纤维,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减少热量摄入。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豆类等,以满足身体需求。 2. 增加运动量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 增加肌肉锻炼,如举重、俯卧撑等,以提高基础代谢率。 避免长时间久坐,定期起身活动,增加日常活动量。 3. 改善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减少熬夜、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保持心情愉悦,减轻压力,避免情绪性进食。
心理门诊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2018年与北京回龙观医院医院合作,重点打造的特色门诊。由具有心理治疗系统培训背景的医生轮流坐诊,为抑郁、焦虑、恐惧、强迫及双向障碍恢复期、不明原因的各种躯体不适及各类心理障碍的患者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
急诊室是沙岭子医院的窗口科室,是抢救危急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急诊室位于沙岭子医院新大楼一楼的最西侧,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不间断为患者提供急诊服务,对危急重患者提供急诊绿色通道。急诊室设有抢救室、换药室、输液留观室、采血治疗室。主要设备包括心电监护仪、电动吸痰器、洗胃机、吸氧装置等。 我科秉承锐意进取、求实创新的精神,坚守“急之所急、救人于危”的服务理念。全科共有护士7名,其中主任护师1名,主
我院供应室属于护理部管理,拥有压力蒸汽灭菌器一台,担负着医院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的灭菌和供应工作,防止因此引起的院内感染,各种制度及操作程序齐全,需供应的科室有内、外、妇科、精神科、手术室。人员有六名,其中中级职称四名,内外环境清洁,无污染源。